足球博彩app

您所在的位置: 足球博彩app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贵州大学教授张柯做客足球博彩app 珞珈德国哲学讲坛第23讲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网讯(通讯员 孙博文、冯佳讯、王咏诗)11月24日下午,贵州大学足球博彩app 教授、现象学与古典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柯应邀在足球博彩app B214报告厅进行题为“存在与语言的二重道路:论海德格尔思想的‘存在问题之开端’”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珞珈德国哲学讲坛第23讲,由足球博彩app-体育博彩平台大全 、武汉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共同举办。外国哲学教研室王咏诗副教授任主持人,美学教研室贺念副教授、外国哲学教研室刘任翔副教授参与对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成军教授、武汉大学杨云飞教授、李志教授和李寒冰老师等70余位校内外师生参与了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张柯教授指出,本次报告旨在解答一个长期困扰学界的“疑难”:当海德格尔在回顾阐释高中时期的“存在问题之开端”时,是否只是一个自我美化的神话?虽然海氏成熟的语言之思在三十年代后才铺陈开来,但在其思想的开端是否已显露出“存在与语言同一”的伏笔?张教授以“存在与语言的二重道路”这一标题明确文章的创新点,意在指出在海德格尔思想的起点,存在与语言如同一条道路的两重维度,二者自始便“内在统一、共生互通”。这条二重性道路,隐秘地支配了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旅程。这一理解将为评估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体性提供全新支点。

讲座第二部分,张柯教授梳理了海德格尔本人对其思想历程的“回顾阐释”。海德格尔自称其思想有两次决定性的开端:“存在问题之开端”(1907)与“精神闪电之开端”(1922-1923),然而国内外学界对第二次开端的研究较为充分,对第一次开端——一名“匪夷所思”的高中生获得的决定性思想启蒙——却多停留在“单纯报道”层面,缺乏深入探究。甚至有不少研究者(如陶伯斯、格莱什、布伦等)质疑其真实性,认为这是海德格尔晚年的一种“自我美化”、“自我神话”。 面对这种学界的质疑,张柯教授提出了一个更为根本的方法论反思:我们应如何对待伟大思想家的自我阐释?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若我们总习惯于将伟大事物“拉低到日常理性的轨道”,轻易用“神化”“编造”等标签搪塞,实则会限制自身向伟大思想学习的可能性。哲学的美好在于其超乎寻常,只有首先承认并尝试去理解那种“伟大性”,我们才有可能从中获得真正的滋养与助推力。这种态度,正是海德格尔所倡导的“向伟大人物示弱”。

讲座第三部分,张柯教授系统性地梳理了1946年至1957年间共13个关键文本,指出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开端”的回顾并非晚年一时兴起,而是一个持续、严肃的思想行为。在这些文本中,海德格尔不仅一次次确认布伦塔诺博士论文的决定性指引,更是常常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与荷尔德林的影响相提并论。张柯教授强调,这个“奇特现象”此前仅有少数学者(如理查德森)隐约注意到,却从未被专题研究。而这正是他论文论证的“关键现实”和“标题的由来”。海德格尔在回顾开端时,总是在讲“存在”(亚里士多德之路)的同时,也在讲“语言”(荷尔德林之路)。这暗示了,其思想道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二重性”的道路:既是存在之道路,也是语言之道路。在此基础上,张教授谈及“存在的多义性”向“存在明显性”的转化。关于“明显性”的追问,成为贯穿海德格尔思想始终的内核,并将存在与语言本质地关联起来。

讲座第四部分,张柯教授讨论并回应了研究中必然遇到的疑难。第一个疑难:为何海德格尔在1946年前不谈此开端?针对学界最尖锐的质疑,张教授给出了两个层面的解释。其一,思想风格:海德格尔如同尼采,倾向于对自己最核心的思想保持沉默。其二,人生关隘:1945-1946年是海德格尔人生的至暗时刻(被停职、家庭危机、精神崩溃),这场生死淬炼促使他态度转变,开始迫切总结思想源头。因此,1946年并非“美化”的起点,而是思想经过巨大痛苦后深化的“分水岭”。第二个疑难:存在问题的开端为何本质上是语言问题?张教授通过海德格尔1962年给理查森的信等文本,进一步阐释了“明显性”的深刻内涵。他结合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与《形而上学》关键章节的创造性解读,指出对“明显性”的追问最终通向了对“存在被遗忘状态”的揭示。存在的“明显性”是一种“先行明显而又自行退隐”的辩证状态,这一定位使得对存在的追问,必然同时也是对使存在得以“明显化”的“语言”(道说)的追问。至此,“二重道路”的内在逻辑得以圆满贯通。

最后,张柯教授将视野提升至一个更宏大的哲学图景。他指出,这项研究不仅澄清了一个学术史问题,更揭示了思想发生学的规律。海德格尔的案例表明,思想的开端如同“命运的赠予”,会突然降临;然而,要接受这份赠予并将其转化为一条坚实的思想道路,需要“长久的生长”——过程中充满黑暗中的摸索、反复的试错、忍耐与坚持。他引用海德格尔的话:“单纯的质朴之物保存着奥秘,它突然降临到人那里,其实需要长久的生长。” 张教授总结道,海德格尔的思想开端启示我们,学习思想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创造性地接续并转化这份思想赠予。这条“存在于语言的二重道路”,不仅照亮了海德格尔自身的思之历程,也隐含着与中国道家思想对话的广阔远景,为未来的思想探索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讨论环节,贺念副教授、刘任翔副教授都表达了对张柯教授严谨学术态度和深刻文本解读的赞赏。贺念围绕主题提出四项疑问:一是“‘二重道路’概念该指向存在与语言还是语言与时间”。二是“该研究较之于‘语言思考是后期才有的’这一传统理解,有哪些新的用意”。三是“语言之思仅仅是‘应当’蕴藏于开端,还是‘实际’蕴藏于开端”。四是“存在与语言的同一是否延续了本体论-逻辑学的传统,抑或是反对这一古老传统”。刘任翔提出两项疑问:一是“海德格尔语言观是否预设了先于区分性语言系统的更深层次基础”。二是“存在之‘明显性’是否表现在其自我隐匿的辩证特性中”。此外还有在场同学提出了“海德格尔后期‘诗化语言’与早期‘逻各斯式语言’如何统一”的问题。就以上问题,张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场持续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不仅细致探析了海德格尔作为伟大思想家的“思之开端”,更引导听者直面如何“学习思想”的关键。王咏诗总结道,本次讲座不仅是对海德格尔哲思起源的卓绝探索,更生动地展示了一条严谨且充满激情的思想研究道路。最后,她对张柯教授的精彩讲座和在场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讲座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